友多 发表于 2007-6-23 10:24:42

外省景区入川推广 是商机还是挑战?

撰文:黄玲 编辑:周小林<br>
<br><font color="#09f7f7">外省景区入川先打点,再扩面2007年6月19日,贵州旅游业龙头———安顺入川叫卖“清凉游”;20日,广西桂林接踵而至……外省景区频频入川叫卖,他们看中了四川的什么?面对这样大规模的入川吆喝,是商机还是挑战?<br>
  “去年我市旅游人次达到760万人,其中有1/10来自川渝。”19日,安顺市旅游发展局局长朱贵清坦言,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他们专程而来的重要原因,“川渝两地超过1亿多人口,这是潜在的消费者,我们希望每年这个客源市场有10%以上的增长。”原来入川揽客是“有的放矢”。<br>
  客源市场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环节,但最终促使他们成行的还不止上述原因。朱贵清透露,川黔相邻,贵州景区相对四川游客具有“区位”上的优势。随着年内贵阳至重庆高速路改造升级的完成,这又是一大利好。<br>
  桂林方面,4月桂林至成都铁路客运的开通,使得游客有了更多选择,他们还将力争年内提速,使24小时车程再缩短5小时左右,以此增加区位优势的砝码。<br>
  不约而同,在他们的构想里,四川、尤其是成都并不仅仅是他们旅游推介的“终点”,还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借助成都的桥头堡作用,使旅游客源市场得以辐射。”</font><br>
<br>
  <font color="#f7f709"><b>省内省外旅游</b><br>
</font>  要互动如何动一方面,是外省旅游推介纷至沓来,另一方面,客源市场就这么大,都来抢这个蛋糕,对我省旅游发展会否有不利影响?<br>
  四川康辉旅行社有关负责人对此比较乐观。他认为,外省旅游入川,肯定会吸引部分四川游客流出,但我们要做的不是“闭关保护”,而是要“借势而为”,即加强市场的“双向”打开,利用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外省游客。<br>
  实际上,前不久,成都、桂林等城市签署协议共推三国文化游,就是区域内旅游共推互动的一个尝试。但业内人士认为,还应把思路放开些,把眼光放到西部以外的省区,形成“双向流动”。<br>
<br>
  <font color="#f7f709"><b>怎样动起来?</b><br>
</font>  外省景区打堆入川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在市场拓展上,首先要考虑到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这也是安顺一再强调高速路升级、桂林力争铁路提速的原因;其次,要形成游客互流,关键还在于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比如安顺推荐的主题是“清凉游”,就与成都炎夏形成“气候差”;再次,游客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旅游产品或一两个“著名”的景区(点),因此,桂林在“山水”之中融入《印象刘三姐》等文化元素,而安顺则采取了将具有自然、人文等不同元素的景点打捆销售的手法,使不同游客都能各取所需,各得其乐。<br>
  专家还建议,目前的各类推荐会虽有鲜明的目的性,但就大范围的旅游互动而言,还是显得比较零散,缺乏主线,因此,有互动需求和条件的各地,可以通过跨区旅游线路设计或主题游的形式对游客形成“规模冲击”。<br>
  对四川省来说,其他省市旅游主攻“桥头堡”的思路值得重视———在旅游促销上,我们也可以自己的传统客源城市为“起点”进行市场延伸,甚至考虑以广州、香港等城市为“桥头堡”,在航线、旅游线路上真正做到两头贯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省景区入川推广 是商机还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