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7-23 22:49:17

对少数民族文化要进行修复性保护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7/23/22482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近日在贵州举办的二OO七中国·黄果树布依“六月六”文化节活动布依文化论坛上,专家们认为,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修复性保护。<br>
  参加论坛的有来自高校、政府以及布依学会的相关专家,大家从布依文化的传承谈到整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存在的共同问题。<br>
  有专家谈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外来冲击。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大兴土木建设工程,商业氛围过分浓厚,使当地的民族文化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当地人居住的独具特色的房子,如今很多已变成“小洋楼”;原汁原味的山乡田野式的对歌、祭祀、乡土文艺表演日趋淡化。此外,市场经济大潮驱使,当地许多青年纷纷外出打工谋生,离开了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环境,而且,大部分青年由于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难以形成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传统民族歌舞、乐器、服饰的兴趣趋于淡漠。<br>
  其中,民族服饰的推陈出新引发专家的共鸣。有专家举例说,比如布依传统服饰有待改进,年青人不喜欢穿,不少人呼吁要大胆改革,但他个人认为,无论怎么改,都不能脱离原来的“根”。<br>
  不仅如此,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为吸引游客,破坏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习惯。<br>
  有专家提出,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是事实,但从文化上看,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这个文化资源同时是很多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假如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资源,使得它发展起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可以成为支柱产业。<br>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已有很多,例如云南的丽江、四川的九寨沟,通过以文化为基础,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效果很好。但考虑有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目前条件下,应该把修复性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待恢复到原来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发展,因为一种文化封闭或者不发展、不使用,就会逐步僵化,这也是一种破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少数民族文化要进行修复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