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55|回复: 2

重返我梦中的高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9 0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廖大鸿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孜州和阿坝州,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当人们站在这个星球上一片难得的净土上,举目四望,眼及所至皆是一派雄奇险秀的高原风光,那广袤肥美的草原、连绵不绝的巍峨神山、高耸入云的壮丽雪峰,宁静幽美的高山湖泊、灵波圣水,还有那茂密葱郁的原始森林、奔腾不息的江水河流,更有那神秘浓郁的藏羌风情,无一不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久居繁华都市的内地人士,而对于我们家则更是如此。

  我父母先后在阿坝州的观音桥森工局和甘孜州的新龙森工局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的激情和青春、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高原,甚至在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里一直让他们魂牵梦萦,总想再回去看一看,寻找那些难以释怀的回忆。而我小时候也曾在这两个地方生活读书学习过,同样是梦开始的地方,同样想去寻找儿时那简单而快乐的回忆。借着这次五一长假,我和年过六旬父母及我六岁的儿子一起自驾车前往阿坝州和甘孜州,一路上遭遇了几多艰辛、惊险,几多伤感和几多感动。

五月一日——意气风发

  一大早,我和父母、儿子一起驾着事先保养过的吉利优利欧小轿车,从我们居住的城市—绵阳向着心仪已久的高原进发。一路谈笑风生、踌躇满志,车轮欢快地沿着宽阔平整的公路面向前滚动,而这时意气风发的我们并未料想到在今后几天回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惊险。我们先后经过经济发达的绵竹、什邡、彭州一直到了进入阿坝州的门户都江堰市。
  由于对都江堰的交通路线不熟悉,我驾着车稀里糊涂地一头钻进了市区,东找西寻,却怎么也找不到去阿坝州汶川县的方向,沿途问了几位当地人,按照他们说的走还是不明就里,心里不由得开始发慌。
  这时看见街边停着一辆小货车,司机正准备开车离去,我赶忙靠过去问路,司机照样象其他当地人一样告诉我该怎样直走,怎样左拐右拐,可我一脸茫然疲惫的表情告诉他我已经拐昏了,同时这表情里还附带着企求,而我的父母也用同样的表情望着他。面对着三双炽热而满含企求的眼睛,司机同志感到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着我们轻轻地一仰首:“跟着我走”。我如沐甘霖,赶忙小心翼翼跟在这辆小货车后面直行、左拐、右拐,终于来到了去汶川的路口,当这位司机再次面对着我们时,我们的眼里已满是感激,他淡淡地一笑,调转车头离去,让我们很是感叹了“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一番!
  我们驾车沿着213国道向汶川进发,一路上阳光明媚、车流滚滚、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我们的心情也如同这阳光般灿烂不断。车过了漩口,到了映秀,怎么这道路还是这般平整宽阔,如同新修的一般,资料上不是说这段路因紫平铺修水库而破烂不堪,极为难走吗?直到进入一个隧道因故短时堵车,才听一个当地司机说这条路是刚修好,为了黄金周方便游客特意赶在今天开通的,我们不由得暗自庆幸,同时也相信以后一定也会好运不断。

五月一日——惊险超车

  空气越来越清新、越来越透明,山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险,公路沿着岷江溯流而上。沿途有很多建好和在建的水电站,规模大小不一,每个大坝下都是乱石陈布、水凼零列的干涸河床,这种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究竟是进步还是隐示着将来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当然这并不该由我等小人物来操心,但我的心里仍感到隐隐不安。
  风景越发秀美,我们的心境也伴着风景开亮起来,优利欧轿车似乎受了我们的影响,也精神百倍的向前疾驶。这时,前面出现了一辆当地牌照的大货车,满载(严格说应该是超载货物喘着粗气,哼哼哈哈地向前爬行着。遇到稍高的坡路便象乌贼似的从屁股喷出一股股黑烟,呛得我们连同优利欧都直想咳嗽,实在无法忍受,得超过它。
  瞅准机会,喇叭狂按,油门猛踩,优利欧攒足了劲猛冲上去,然而大货车见状并不理会,恰逢平路,也加大油门猛冲,不愿让我们超。它不服气,我不甘心,两辆车既象在斗气,更象是我的优利欧想追上大货车想跟它谈恋爱,而大货车则很羞涩或是嫌我的车个子太矮小,死活不愿意,就这样僵持了几秒钟(这对于超车已经很漫长了)。上天保佑,平路已尽,坡路将始,大货车的羞涩顿时没了底气,优利欧心中一阵狂喜,轮底象抹了油一般,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然而,前面忽然出现一弯道,更然而的是从弯道上冲出一辆面包车,三辆车同时惊慌起来,嘹亮而凄厉的喇叭声演开了三重奏,山谷中宁静的空气也给撕扯得颤抖起来,就在看起来要擦肩将过的一刹那,面包车猛然对着优利欧破口大骂:“你他妈的不想活啦!”当然优利欧自知理亏,一声不响地扬长而去,把面包车的怒吼留给了大货车消化,谁让它肚量大呢。惊魂稍定后,在父母的埋怨规劝声中,我再也不敢造次了,优利欧也就老实平静了许多。

五月一日——吃饭挨宰

  一路上我们继续贪婪地欣赏着如画的美境,已没心思闲聊了,车厢里安静得空气转弯的声音都听得见。可这难得的宁静却被儿子一声“我肚子饿了!”打散了,原来这饥饿感和打呵欠一样也会传染的,我们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地奏鸣起来,并鼓动着肚皮努力地向脊背靠拢,看来所谓 “秀色可餐”的说法彻底失效了,当然我们的车厢里并没有真正可餐解饥的“秀色”。
  就在我们饥饿得感觉都快要崩溃时,阿坝的江南—汶川县到了。赶忙找了一家叫什么“豆花店”的馆子门前停车进店、找桌子、点菜(未要菜单)。然而正是我们这一整套标准的饿鬼动作加上非洲人的表情,被这家店老板惦记上了,热情地招呼过后,就独自到屋后磨刀去了。
  果不其然,我们只点了简单的两荤一素一汤,而且“鱼香肉丝”只闻鱼的腥香,肉丝却象会隐身术似的,看似有,筷子去时却又悠然不见,只捉得几丝漏网之肉聊以慰问牙缝;“蚂蚁上树”呢,蚂蚁因为有脚,自然会跑,只剩下一些残枝败柳有气无力地躺在盘子里,外加上寥寥几只死蚂蚁粘在上面。结账时,老板皮笑肉不肯笑地从里屋出来,手里提着一把只有他自己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刀,在他的眼里,我们成了刚进村的鬼子,理所应当地该挨宰。他笑眯眯地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我父母一脸的茫然,我平静地对他们说;“六十块!”,二老的眼睛立刻给撑得比鹌鹑蛋还圆,因为这几样菜在内地最多值十六块。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况且我们也不是强龙,至多算是背着人民币来观光的蚯蚓罢了,人民币大而蚯蚓小,自然该挨!交钱,走人。
  美丽的汶川就此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重新上车,优利欧象受了气的怨妇,载着我们忿忿不平地向五十多公里外的理县驶去。一路无话,可能是受心情的影响,沿途的风景在我们眼中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只是觉得越来越冷,加了点衣服,感觉才渐渐好了起来。途中路过了很有名的桃坪羌寨,因为不在计划中,所以未去,只是听说现在商业气氛太浓厚了点,少了些许质朴和纯真。

五月一日——米亚罗的春天

  理县很快就到了,原本打算在这里住宿的,可一看,理县县城在半山坡上,周围风景也不怎么样,一看表,才五点多,于是决定赶往米亚罗住宿。在前往途中,风景又比刚走过的路略有不同,公路和田地边陆续出现了不少独具嘉绒藏族风格用石头建起来的民居,颇有些看头。路边房前、田间地头也出现了不少穿着当地特色服装的藏族群众,见了我们的汽车来了,都纷纷向我们友好的招手,特别是那些的藏族小朋友,还向我们热情地打招呼,特别可爱,当然我们也很礼貌地连连向他们回手致意。
  人们都说米亚罗只有在秋天才肯展示它那如彩霞落凡间般的秀美,而春天只不过是为它在晚秋绽放红的辉煌准备嫁衣而已,但在我们看来,米亚罗的春天同样灿烂,这里是绿的天堂,鲜嫩的绿叶散发出的芬芳直浸入我们的心脾,如同清醇的酒香,沉沉地把我们迷醉。米亚罗的春天更象一块调色板,即便只有绿色,也被它调润得这般绚丽、这般多姿,墨分五彩,绿有六色,这绿深浅不一、浓淡相宜。这绿也并不寂寞,总有一些去年秋天遗留下的红,躲过了严冬寒雪的摧袭,依然俏皮地在这绿的海洋中游弋。
  我们在傍晚七点左右到达米亚罗,这是一个借助旅游兴旺而日渐繁荣起来的小镇。座落在绿树环绕的青山脚下,清请的来苏河象一条碧绿的玉带从镇边静静绕过,空气清新而湿润,仿佛还夹带着丝丝甜意,让人备感神轻气爽。街道两边林立着大大小小、档次各异的宾馆、饭店、商铺。三三两两背着旅行包的游客在并不宽敞但很洁净的街道上悠闲的走着,我们不由得感叹这里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随意进入一家私人宾馆,条件还真不错,平整的停车场,宽敞明亮洁净的三人间,二十四小时热水、浴霸、抽水马桶、洗漱用具齐全,更不用说大彩电、空调了,才收了我们八十块,真值。这也是我们这一路住宿性价比最高,条件最好的一晚。
  今天共行驶了三百五十多公里,也许是累了点,这一夜我们都睡得特别沉、特别香。

五月二日—— 穿越鹧鸪山

  一大早,好不容易摆脱好梦的纠缠和挽留,恋恋不舍地钻出被窝。一推开窗户,清新甜润的空气就迫不及待地迎面袭来,鼻子不由变得贪得无厌,恨不得把这空气都吸入到肺里慢慢享用。眼睛也不甘落后地忙碌起来,昨夜的一场春雨无情地扫荡了空气中残存着少的可怜的浮尘,我们的视野因而更加开阔:清晨的米亚罗是那么地宁静、安详,轻柔淡软的云雾还恋恋不舍地在山间萦绕,缠绵着久久不愿散去。
  吃罢早饭,告别热情的藏族老板,我们驱车向鹧鸪山进发。 昨夜的雨使得道路变得湿滑泥泞,还不时出现大大小小的水坑,加上弯道又多且是坡路,优利欧以不到四十公里的时速小心谨慎地行驶着,但还是会时不时中了水坑的埋伏,车轮激扬起阵阵水花,使得我们既兴奋又担忧,矛盾得无可奈何。
  一路的景色和米亚罗差不多,可能是因为淡云薄雾的造访,多了一份别样而神秘如仙境般的感觉。天似乎又阴沉下来了,“可能要下冰雹了!”父亲用预言家的口气说道。不一会,事如其言,雨点夹杂着黄豆大小的冰雹从天突降,狠很地击打着我们的车子。可怜的优利欧,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不得不尽心尽力的工作着,让我们感动得居然找不出任何语言来表达对它的谢意。
  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鹧鸪山矗立在理县、马尔康、黑水、红原四县交界处,是阿坝州境内黄河长江水系的南北分水岭。当我们在上午十过到达半山腰时,山顶依然笼罩着云雾,给人以高不可测的感觉。当然,我们现在不用冒险翻山了,因为处于半山腰的隧道已正式开通快一年了。付了二十五块钱的通行费后,优利欧神情严峻地驶入了隧道。里面很深很黑,我们打开了所有的车灯,以不到四十公里的时速前进着,在阴森森的隧道里,再加上回响着汽车的轰鸣声,我们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面,可前面除了车灯光所及的几十米范围外,依然是黑咕咙咚的。时间好象变得慢了起来,直到前面出现了一点亮光,我们紧张的心才稍微松弛下来。一出隧道口,心境就豁然开朗起来,这边的景象与洞那边迥然相异。那边阴雨绵绵,云雾缭绕,这边一眼望去,太阳把该照的地方都照到了,只不过比那边少了许多参天大树,倒是增添了许多灌木丛散布在山间。山坡碧绿肥美的草甸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的羊群,仿佛是天上不甘寂寞的云朵贪恋这凡间的美境,下来尽情地玩耍嬉戏而忘记了回家。

五月二日——马尔康小憩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顺势而下,柏油路面虽不很宽阔,但非常平整,加上车辆很少,我们的车子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一路上蓝天白云和金色阳光竞相与我们做伴,不停地激荡着我们的好心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心旷神怡。
  如果说鹧鸪山那边主要生活着羌族和少量的藏族百姓,那么在这边休养生息的则主要是嘉绒藏族人了。传说他们是西夏党项人的后裔,西夏王朝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以后,一部分党项人为躲避战乱和被屠杀的命运,历尽磨难、不远万里逃难到这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在这里生养发展,逐渐和当地土著人融合在一起,并接受和皈依了藏传佛教,来自青藏高原藏族人的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他们,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族和嘉绒文化。
  在离阿坝州府马尔康约七公里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个现在很有名的景点,那就是根据著名藏族作家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尘埃落定》的拍摄地:卓克基土司官寨。这是阿坝州保存下来最大最完整的藏族土司官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大智若愚的二少爷就在这里演绎了惊天动地而又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故事,卓克基土司官寨因而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关注。
  我们在中午时分到达了马尔康,城虽然不大,但现代化的程度却并不比内地的县城逊色,只是再也感觉不到多少民族地区的风情了。当地人的穿着和生活方式基本上已汉化了,这究竟喜还是忧呢?内地能买到的日常用品,这里基本上也能买到。我们在城里漫无目的的逛了一会,了无情趣。然而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还让我后怕不已,我在一个书摊买书时,将随身携带的驾照、行驶证和一些交费凭据忘在了书摊上,走后转了一大圈要临走时才猛然发觉,惊出一身冷汗,失魂落魄地赶回书摊。善良的女老板正等着我呢,千恩万谢之后,心还砰砰直跳:以后再也不敢拿着证照到处乱跑了,否则接下来的麻烦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旅行。

五月二日——伤感观音桥

  离开马尔康,我们向着今天预定的目的地,位于马尔康和金川交界之处的观音桥森工局奔驰而去。我父母曾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十几年,也是他们爱情的孕育之地。一提这个熟悉的地名,二老本已多少有点老花的眼睛立刻变得神采奕奕起来,总会满含激情地谈起他们年轻时的种种趣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是啊,这里是他们的青春和激情共同燃烧的圣地,他们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恋,相爱一直到现在,难怪每次说起这些总是意犹未尽,仿佛人也年轻了许多。这里也是我的出生之地,虽然只在这里生活了短短的三年,但也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和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
  当日思夜想的观音桥森工局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父母憋了一路的激动.终于得到了释放,那熟悉的景象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只是这景象已经破败,没有了生气,只有那兀立着的残损建筑还在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我不知道父母此时心里的所思所想,但我知道此时他们的心里肯定是五味俱陈,复杂得自己都难以解析,那再也掩饰不住的伤感从他们的眼里流淌出来。我由于当时太小,对这里没什么印象,感情无法与父母同步,只能跟着他们一同激动和伤感。
  经过当地人的介绍,我们向着几十公里外的攘塘县上寨区驶去(因为那里有一个养路段招待所,条件尚可)。

五月二日——纯真小男孩

  上寨虽然是个区镇,却小得象内地的一个村。一条不到五十米的小街两边开着几家由内地人经营,规模很小的饭馆、商店。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小到饭馆只有一张半餐桌(那半张是和老板的小电视机共用的)。
  养路段很容易就找到了,可就是大门紧闭,正无计可施时,一个藏族小男孩向我们走来,七八岁的样子,黑黑的小脸上渗透出两团红晕,一双又大又黑的眼里透射出在内地绝对看不到的纯真,那怯生生的目光长久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至今还撩动着我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惊奇的是小小年纪的他还背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同样黑黑的,已睡着了,似乎刚哭过,眼角还残留着泪珠,一小节清澈的鼻涕定格在了鼻孔与嘴唇之间,小手还紧紧的撰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纸币。小男孩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明我们的来历,便从一个我们未曾发觉的小门进去帮我们找养路段的负责人去了。
  当我们安顿好来到小街上准备吃饭时,看到小男孩仍然背着已睡醒了的小女孩站在一个小卖部前。小女孩正舞动着那五角钱哭闹着,小男孩则皱着眉头,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和儿子好奇的走过去询问,原来小男孩刚读一年级,想买一个作业本,而小女孩则想买零食吃,所以哭闹着不肯。我的视野突然变得有点模糊,眼泪酝酿着似乎就要破眶而出。儿子也仰着头对我说:“爸爸,我们车里有好多好吃的,还有好多我画画的笔记本和铅笔呢!”赶忙让儿子和父母守着小兄妹俩,然后飞快地跑回招待所。当我拿了很多零食和几个小本子要送给兄妹俩时,小男孩脸胀的得通红不肯接受,我儿子则一个劲地把东西往他们身上手里塞。看到我们真诚的目光里并无丝毫施舍的意思,小男孩不再推却,只是嗫嚅说:“何必呢,何必呢。”我们至今也无法理解小小年纪的他会说出这样成熟的话,只觉得这几个字太沉重。抬头望去,不远的小山坡上,一面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着,那里是这里修得最好的单位:攘塘县上寨小学。
  春夜的上寨一片寂静,我们在简单得只有三张床的房间里,伴着大金川河哗哗的流水声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犬吠声,还有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的小男孩的印象慢慢入睡了。


发表于 2005-7-29 14: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沾染的心灵”哭泣!

强烈感动!!!——为美景——更为真情 / 原离都市、深山老林里才遇得到的真情
读罢——读了三遍
脑海仍在涌动翻腾………………
小小年纪还背着一个两岁左右小女孩的小男孩,
小手紧紧撰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纸币的小女孩
衣服磨得破烂不堪,沾满了厚厚的尘土,神情庄严而虔诚的匍匐朝圣的教民
坐辆昌河小面包的藏族乡长
把车抬上来,狼吞虎咽啃吃西瓜的藏族老乡

尤其——作者本已得到净化——又身不由己受到沾染的心灵!!

………………………………

//
: {
\\

——欲哭无泪!




发表于 2007-10-1 16: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16 16: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